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傣族民族服饰论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傣族民族服饰论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傣族的风俗论文调查报告?
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风俗和文化。傣族的风俗包括婚俗、葬俗、节日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泼水节。傣族人民喜欢唱歌、跳舞、吹竹笛等,这些都是他们的传统文化。傣族人民注重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他们重视亲情、友情、爱情,传统的感恩、尊老、敬天等美德也是他们的传统美德。
明代沐氏家族为何可以镇守云南近三个世纪?
因为沐氏家族的老祖宗沐英是朱元璋的干儿子,不过仅凭这点还不能完全让朱元璋放心。
沐英是朱元璋在路边捡回来的,当时他与夫人看到沐英挺可怜,膝下又无子女,就把沐英认作干儿子,起名为朱英,沐姓是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改的。
这个沐英的功绩什么的就不多说了,作为明朝的开国功臣,功劳肯定是非常大的,我就不做叙述,我们来探讨为什么沐英能深得朱元璋信任。
感恩之心***都会有的,更何况当年沐英还是个小孩子,为了报答朱元璋的养育之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十几年,每次杀敌都是冲在前面,最危险最困难的事他都要去做,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忠义,这些朱元璋都看在眼里,对沐英也非常肯定。
沐英平定云南之后,就留在了云南,但是有一个问题,朱元璋疑心很重,当年的开国功臣都差不多被杀光了,沐英在云南那么远的地方,他相当于云南地区的土皇帝,要是沐英养兵造反,那自己这江山岂不是没了,但沐英是自己的干儿子,十几年走过来,朱元璋对他的品性很了解,认为沐英不是这样的人,但朱元璋还是不放心,于是朱元璋做了最后一次试探。
那一次沐英到京城述职,朱元璋留下来请他吃饭,吃饭的时候朱元璋嘀咕到:朱英啊朱英,你到底是谁的孩子呢?
其实朱元璋这就开始试探了。
朱英一个劲儿的回答:我只是陛下和皇后的孩子,深沐陛下的养育之恩。
朱元璋似乎还是不满意,一次不够又反复问了好多遍,朱英就始终磕着头重复那句话,最后朱元璋一下子笑出声来。
对沐英说:你是朕的养子,你不能再随朕姓朱了,既然你一直口念深沐之恩,就赐你沐姓吧。
熟稔历史的人都知晓,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后对待功臣极其严酷,能得善终者仅徐达、常遇春等寥寥数人。不过,当众多开国功臣都在为自己性命担忧时,有一个人不仅不用忧虑自己的安危,甚至还成了明太祖依为股肱的南天一柱,这个人就是沐英。
沐氏家族自沐英受封为西平侯起,世代承袭西平侯、黔国公等职,镇守云南直至明朝灭亡。可以说有明一代三百年,沐氏一族亦镇守云南三百年,同大明国运相伴始终。同为大明开国功臣,为何沐英就能逃过被杀的厄运,并获得世代镇守云南的殊荣呢?原因无非以下三点。
一、“父子”之情,关系非凡
沐英姓沐,朱元璋姓朱,为什么说沐英和朱元璋会有“父子”之情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沐英少年时便为朱元璋的养子,自幼年起便跟随朱元璋南征北讨。沐英八岁时父母双亡,一日被行军途中的朱元璋撞见,朱元璋见其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便收其为养子。此时的朱元璋虽已25岁,但长子朱标尚未诞生,故收养沐英后,朱元璋第一次品尝到了作父亲的味道。是故,朱元璋对待沐英也是极尽宠爱,不仅赐其”朱“姓,令其随侍左右,更是同床共枕,日后沐英虽然复姓“沐”氏,但朱元璋依旧认为其是朱家子孙。
正因沐英与朱元璋的“父子”之情,加之沐英自身也文才武略,故深的朱元璋的赏识与信赖。洪武十年,沐英因征西有功,被封“西平侯”,同时朱元璋更颁下铁券,令沐家可世袭西平侯爵。四年后的洪武十四年,沐英领军进入云南征讨元朝残部及诸反叛土司。洪武十六年,云南平定。朱元璋念云南初定,需一员大将镇守安抚,沐英凭借其与朱元璋的“父子”亲情,自然也就被朱元璋委以重任,留守云南,自此开创了沐氏家族在云南的统治。
在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中韦小宝的七个夫人中有一个叫沐剑屏的,她的身份是云南沐王府的小郡主。在《鹿鼎记》中这个云南沐王府还是颇有一番实力的:一度派人混进皇宫刺杀清朝的康熙皇帝,还和天地会的总舵主陈近南讨论过明朝皇室的正统问题。在金庸先生的***中很多帮派都是历史上曾真实存在过的——天地会就是历史上曾真实存在过,陈近南也是实有其人的。至于这个云南沐王府其实也是存在于真实的历史之中的,那么这个沐王府究竟是何来历呢?
沐王府的开山鼻祖是沐英。元至正四年(1344年)沐英出生在濠州(今安徽凤阳)定远县,和明太祖朱元璋是同乡,与此同时他和朱元璋也有着相似的早年经历——他们都出生于贫寒之家。在沐英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这对母子为了躲避战乱、饥荒只得四处流浪,沐英的母亲就在逃难的路上死了。至正十二年(1352年)八岁的沐英一路流浪到濠州城,这时已起兵的朱元璋在偶然间遇到了流浪至此的沐英,也许是相似的出身经历使朱元璋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就把小沐英养在自己身边,从此以后沐英就认朱元璋为义父,认朱元璋的妻子马氏(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为义母,他的名字也一度改为朱英。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今江苏省南京市),这年十二岁的朱英第一次随军出征,不过此战他并未立下战功,更多的时候是随侍在朱元璋身边。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十八岁的朱英开始独当一面担当军事要职:朱元璋任命他为帐前都尉,负责镇守镇江(今江苏省镇江市),后来又被提拔为镇守江西广信(今江西上饶)的指挥使。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攻取福建的战役中朱英攻破江西、福建交界处的分水关,占领崇安(属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又攻破闵溪十八寨,俘虏陈友定部将冯谷保。此战之后朱元璋命朱英恢复沐姓,移师建宁(今福建三明建宁县),节制邵武、延平、汀州三卫。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等人率军北伐并成功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逃回漠北草原。这一时期的北元***不仅控制着蒙古故地之外,山西、甘肃的扩廓帖木儿;辽东的纳哈出;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仍奉大元正朔,与此同时北元同高丽、畏兀儿等藩属仍保持着政治、经济上的联系。1369年徐达在沈儿峪大破扩廓帖木儿,扩廓帖木儿逃奔和林,明军平定陕甘地区。随后朱元璋的目光开始转向云南地区,事实上这一地区的情况比陕甘要更为复杂:在秦汉之前云南属于中原王朝的化外之地,汉武帝时期将西南夷纳入到版图之中,然而这一地区地形崎岖复杂、民族众多,长期以来一直叛服不定。蜀汉丞相诸葛亮对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取恩威并施、攻心为上的策略才暂时将这一地区平定下来。到了唐代在云南的洱海地区出现了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个部族,合称六诏。***二十六年(738年)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征服了其他五诏,开创了统一的南诏***。南诏统一之后和唐朝的关系几度出现反复波折:公元830年1月2日南诏军队攻破成都,掳掠了五万人。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中南诏把战火燃遍唐朝的西南国土,一度成为除吐蕃之外令唐朝头疼的又一大边患。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自立为王,建立“大长和”国。929年“大长和”国被大天兴国取代,次年大天兴国又被大义宁国所取代,直到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才使云南地区重新恢复相对安定的局面。宋太祖赵匡胤灭后蜀后大理入贡宋朝,宋与大理以大渡河划界而治。1253年蒙古大汗蒙哥派其弟忽必烈率10万大军分兵三路征服了云南的大理***。
蒙古人征服云南后对这里的治理模式与其他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元朝设置了云南行省,但相比其他行省而言:云南行省几乎没下设府县,也就是说云南行省几乎没有深入地方的下级行政机构,那么云南行省是如何进行地方治理的呢?原来元朝中央***几乎不向云南地区委派地方行政官吏,而是任命云南地区原来的地方部族首领治理当地,这种治理模式被称为土司制度。与此同时元朝册封藩王率军镇守云南,以保持对地方土司的威慑。朱元璋驱逐元顺帝时镇守云南的蒙古藩王就是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蒙古在征服大理后并没消灭大理段氏家族,而是封其为世袭大理总管,从而利用段氏的余威治理云南。朱元璋要平定云南就必须打败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以及臣服于他的段氏家族、地方土司等势力。洪武十四年(1381年)农历九月朱元璋终于开始了平定云南的军事行动: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军三十万征讨云南。明军在白石江大破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军队,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闻讯***,明军一鼓作气趁势消灭了段氏割据***,一时间云南土司竞相归附,云南得以平定。
尽管云南得以平定,但朱元璋很快又思考起另一个问题来:云南扼守西南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然而距离内地太过遥远,当地地形复杂、民族众多,开发程度较低。云南当地的土司***尽管臣服于明朝,然而在天高皇帝远的状态下实际成为了半割据***,鉴于这一地区复杂的局势有必要委派一位皇帝信得过的重臣镇守于此。朱元璋思前想后觉得沐英是最合适的人选:如果委派其他大臣前去不免使朱元璋担心他们与当地土司勾结渐成割据势力;如果委派自己的子侄的话,试问这些养尊处优的龙子龙孙们谁愿去当时基本还属于蛮荒之地的云南受苦呢?沐英在名分上是朱元璋的义子,但在血缘上与朱氏皇族毕竟不同,由他以藩王之名代天子镇守云南最为合适。沐英为人不苟言笑,但却礼贤下士、待人谦和,与此同时他始终尽忠职守为大明王朝驻边,对朝中事务几乎从不参与,以免触犯忌讳、招人忌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傣族民族服饰论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傣族民族服饰论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