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凉山彝族手工儿童服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凉山彝族手工儿童服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彝族的特色食物和特色服装?
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男女皆穿右衽大襟衣,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平时跣足,冬天穿麻鞋。男子头缠中髻,不同次方言区的样式不同,左耳戴蜜腊珠、银耳环等饰物。
男裤在北部方言区根据不同的次方言有“大裤脚”、“中裤脚”、“小裤脚”之别。妇女着百褶裙、戴头帕,生育后,可戴帽或缠帕,喜佩耳饰、手饰,戴银领牌。
彝族的饮食原料及食用方式有独特的风格。主食型食物为土豆、玉米、荞麦、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类、豆类、蔬菜类、调料类、饮料类。肉食类以牛、羊、猪、鸡为主,待客需杀牲,以杀牛为贵,羊、猪次之。
彝族特色美食有彝族坨坨肉,烤小猪,彝族辣子鸡,坛子牛肉,风味血肠等。
彝族服饰季节性不强,察尔瓦(披衫)常年皆着。彝族服饰的色彩较为丰富,款式变化多姿,并且以大量银制品和刺绣装饰。
彝族的服饰到底有多少种?
彝族服饰种类可根据地域来划分,可分为凉山、乌蒙山、滇西、滇东南楚雄等六个类型,具体又可以细分为不同的样式。
作为凉山本地人,小农今天要介绍的是凉山彝族服饰区的样式。
凉山型服饰保留的传统元素较多,男子发式为英雄髻,女子戴头帕,男女老幼皆披羊皮毡和披毡,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女子穿裙,男子着长裤。
根据裤脚的大小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1.美姑式(又称“大裤脚”式)
在大裤脚区,男人服装古朴、大方、适用。流行于美姑、雷波、甘洛、马边、峨边、昭觉、金边,以及云南的巧家和永善等。
2.喜德式(又称“中裤脚式”)
青年男子装以紧身袖窄为美,环肩、襟、摆均用有色布镶饰细牙条花道。中老年男子外衣有对襟、大襟之分,一般较为宽大,既不饰边也无绣花。流行于喜德、越西、冕宁以及西昌、盐源、木里、昭觉、德昌、盐边、石棉、九龙、泸定和云南宁菠、中甸等县的部分地区。
3.布拖式(又称“小裤脚”式)
特点是腰大、裆宽、而裤脚却很小。男子多披羊皮缝制的察尔瓦,缠头帕,蓄天菩萨,不像其他区一样扎英雄结。流行于四川的布拖、普格县及金阳、宁南、会理、会东、德昌、西昌、昭觉、盐源、米易等县和云南的元谋、华坪等部分地区。
彝族女人分娩风俗?
在彝族的生育礼仪中,首先说到的是诞生礼。由于孩子的出世关系到整个血亲集团,因此就其重要性来说代表着一个血亲的承诺,就婴儿自身来讲这也是成为血亲集团成员的过渡仪式。早在孩子出世以前,母亲、祖母、外婆等,就已将象征古老传统观念和种种集体愈识的造型符号,千针万线地缝在了婴儿的衣服上。昆明近郊的彝族,为婴儿准备的衣物,必是一式的虎头帽、虎头鞋和虎纹兜肚,因为他们认为彝族是虎族,为婴儿准备“虎衣”,便意味着虎族对新成员的血缘关系的认可,同时面对着这个新到的成员,人们仍存在潜在的担优。
彝族认为,新生的婴儿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灵魂还不安分在体内,或者还是一个“鬼娃娃”,随时有“回去”(死亡)的危险。为了避免这种意外,在举行“穿衣礼”的基础上,彝族还要举行一种可称为“命名礼”的仪式,有的地区称为“撞名”。当孩子经常哭闹,“灵魂”不安时,就准备酒饭,背上孩子,做一小桥,放在山路小沟上。如有成年男子从桥上过,即拦住过桥人,扯下他的纽扣给孩子,并请求踢名,然后就地饮酒吃肉。这样就表示拴住了小孩的灵魂,为其在阳世注了册。
紧接着“命名礼”之后的是“认亲礼”。在孩子满月之后,由母亲领回娘家,摆上酒、肉大宴娘家亲友,既是向他们宣布此血亲成员的出生,也是一种血亲认可的仪式,从此孩子与娘家集团之间有了相互的血亲义务的承诺。当一个孩子在父母的养育下成长起来达到一定年龄,就必须举行成年礼。对于行成年礼的孩子来说,无论从文化氛围上或心理上,都相当于一次新生。举行成年礼之后,尽管他们依然还是十岁左右的年龄,但依于父母膝间的时代即告结束。
男孩子此时将从小养起的天菩萨用成年人的方式高高竖起,并加人到学习一个成年人应掌握的技能的行列中去,练习放枪、骑马、射箭等本领,和女孩一样都为成家立业作心理上的准备。在成年礼上父母谆谆教导有关族史、世系、家谱、道德、禁忌等训诫,让他们记住自己新的社会角色规范。小凉山的彝族为少女举行的成年礼中,不得有男人在场,仪式在自家羊厩的羊粪堆边举行(象征女子日后生育力强,儿孙“旺盛”)。以羊肉祭过神鬼之后,主持仪式的年长妇女用一件红黑两色织成的羊毛裙子,在女孩头部和大腿部绕几绕,象征有福和开禁(性禁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凉山彝族手工儿童服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凉山彝族手工儿童服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