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壮族各个支系服饰名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壮族各个支系服饰名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壮族过去有20种称呼?
壮族有自称和他称,一部分自称有bouxdoj,也就是土人,这种自称的人很多,还有一部分人自称是bouxyoi,也就是布依人,还有一部分人自称bouxcuengh,即布壮,这个布壮跟壮族的壮字的来源可能有关,在自称之外,还有他称,即壮族内部对讲与自己不同方言土语的人的称谓,如bouxnoengz布农、bouxrungh布龙、bouxmban布板等等,民国时期改人为族后,***改为汉族,壮人改为了僮族,广西新桂系军阀仍认为僮族是民国时期人口仅次于汉族的民族,这应该是各种壮族被统称为僮族的开始,有些地方如当时广西首府邕宁县又把土人称为土族,与僮族并列为邕宁县的四大民族之一,但也承认土人讲僮话的事实。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把各种自称和他称的僮族统称为僮族,但个别地方仍有把僮族的一些支系另称为侬族、沙族等情况,到1958年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后才把僮族改称为壮族,以后就没有称侬族、沙族的情况了。
古代的西瓯越人是现在的壮族吗?
古代越人包括很多支系,史书称“百越”或“百粤”。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可能同华夏族融合而成为华南的汉族,另一部分融合成为其他少数民族。分布在广东西部和广西境内的西瓯、骆越等支系,则同壮族有极密切的关系。因为古代西瓯、骆越活动的地区,正是后来壮族的主要聚居地区。“西瓯”是与“东瓯”相对而言,“骆越”则因“骆田”而来。按壮语的真义,“骆越”即是“垦食骆田的越人”。
贺州瑶族的服饰有哪些特点?
贺州瑶族服饰分为过山瑶、土瑶、平地瑶三大类,其中过山瑶服饰以头饰区分就分为尖头、平头、包帕三类七种之多,像尖头就分为塔式、斜形、小尖头三种;平头有包锦、缠纱二种;包帕分为单帕、重帕;呈现出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特征。
服饰作为一种民俗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它是民族个性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贺州瑶族服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在整个中国瑶族服饰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服饰文化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来说说贺州瑶族服饰~
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作。建国后,虽然瑶族服装汉化很快,但仍有部分支系瑶族的服装保持了浓郁的民族风格。
贺州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衣襟的颈部至胸前亦绣有花彩纹饰。
男子虽然不再蓄发盘髻,但仍有一些人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下着大裤脚长裤。
贺州瑶族服饰文化的变迁
瑶族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历史大多靠瑶歌、瑶绣来记载。
瑶绣距今有1900多年历史。东汉《风俗通义》中就有瑶族祖先“积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的记载。
过山瑶服饰
源于盘王的故事传说,瑶人将盘王印绣在服饰之上,穿戴在身上,一是感谢和牢记盘王的大恩大德,二是可耕管天下山岭,不纳粮税,免除徭役,不受欺负。三是妖魔鬼怪不得近身,保佑平安。
盘王印图案
瑶绣又称“五色绣”以黑色土布做底,红、黄、白、绿四色绣花线,反面挑花刺绣而成。瑶族女子的手艺细致又耐心,她们的手伴随着祖祖辈辈相传的故事与诗歌,用民族独有的色彩和符号描绘着和谐的图画。
富川瑶族博物馆绣品,展现了瑶人的生活
千百年来,瑶族里刺绣手艺精良的妇女总能赢得更多的尊重。她们一边歌唱着,一边把自己的想象与生活一针一线地"书写"在一件件美丽的绣品上,这里既有女人的爱与期待,也记录了瑶族的变迁...
贺州瑶族服饰有平地瑶、土瑶、过山瑶三大系。
过山瑶系又有尖头、平头、包帕三大类。
尖头类分为塔形、斜形、小尖头三种。
平头类分为包锦平头和缠纱平头两种,包帕类分为单帕和两种。
三大系各有特点:
一、贺州平地瑶服饰特点:女子长衣大襟扎腰带,宽裤足穿绣花鞋,头扎蓝白相间带,新娘头饰为银饰凤冠式。
二、贺州土瑶服饰特点:女子穿黑色长衣,紧身短裤,毛巾作脚绑,头饰用桐木皮制成;男子用白毛巾裹头,蓝白两件超短唐装,超宽超长大脚裤。
三、贺州过山瑶服饰特点:
(一)尖头类
1.塔形:尖头服饰如同金字塔一样,主要聚居在八步区黄洞、贺街、大宁、步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壮族各个支系服饰名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壮族各个支系服饰名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