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遵义彝族服饰纹样特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遵义彝族服饰纹样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红军为什么要走彝区?
1935年5月,中央红军抢渡***江之后,以迅猛之势继续向北前进。5月21日,中央***接到前方刘伯承、聂荣臻发来的侦察报告,迅即在礼州土官庄(今田坝村)的边家祠堂内召开了军事会议,会议完全同意刘、聂关于改道的正确建议。决定红军主力改由冕宁经大桥、拖乌一带彝族聚居区,在安顺场一带抢渡大渡河。会后,***于当日下午18时发出万万火急的改道电令。
当时的凉山还处在奴隶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生活极其贫困,主要分为沽基家族、倮伍(老伍)家族和罗洪家族三个大的家支,彼此经常互相“打冤家”、械斗不息。同时,彝族同胞由于长期受封建王朝和******及地方军阀的压迫与歧视,对***抱有很深的民族成见,惯以抢夺***财物、抓获***为奴。
虽然彝族聚居区内部家支各立,但却能保持一致对外,并擅长山林作战。历代统治者以及******与地方军阀把彝族当成野蛮人,对彝区频频用兵进剿,但大都以失败告终,因而把彝区视为畏途,所以,历史上的汉族军队想通过彝区几乎不可能。1863年太平天国石达开部覆没于此,除了大渡河的阻挡、清军的阻截,遭到彝民不断围攻也是重要因素。红军怎样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成为继续北上的关键。
“红军的战略转移,必须要绕开敌人统治力量最强劲的地区。
中央红军自遵义会议之后,若是北上,四川军阀势必拼死阻击,不会让红军轻易进入四川的富庶地区。而且不仅川黔地方军阀前堵后追,战斗力更强的中央军薛岳部、周浑元部、吴奇伟部始终就在附近,莫说暴露整个战略意图,哪怕只是在鲁班场一战中与周浑元部险些打成对峙局面,暴露了主力位置,就差点再次遭遇合围。此时若是不考虑敌情,一味按照既定***机械执行,很可能继续重演湘江血战。
因为红军走彝区是***中央军和川军比较薄弱的地区,所以,长征中红军才从彝区经过。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四川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央***总参谋长刘伯承亲自率领红军小分队深入彝族地区,和彝族首领交朋友,深得他们的信任,红军顺利经过彝区。
2017年遵义市户籍人口?
截至2017年年末,遵义市常住人口为620万人,比上年增加2.55万人。年末户籍总人口为800.46万人,出生率为10.37‰;死亡率为5.38‰;自然增长率为4.99‰。遵义有土家族、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仡佬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遵义市人口2019城镇化率?
遵义市2019年常住人口为620万人,比上年增加2.55万人。年末户籍总人口为800.46万人,出生率为10.37‰;死亡率为5.38‰;自然增长率为4.99‰。遵义有土家族、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仡佬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彝族为什么迁徙?
盐边历来以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地广人稀,河流溪水众多而著称,加上南有***江天然屏障阻隔,易守难攻,自然成了各民族躲避战乱和栖息的理想之地。从盐边的历史上看,从“昌意降居若水”后的历朝历代,民族间南来北往迁徙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后汉以后,从唐宋至清朝中晚期,盐边更是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民族迁徙融合,我们把它视为第三次民族融合。
从唐朝开始彝族的先民再次向雅砻江中下游迁徙,到了明、清时代,特别是清朝中晚期,彝族的迁徙更加频繁,在此期间历史上曾一度出现两个迁徙方向,一个由雅砻江,盐边一带向冕宁、石棉、汉源迁徙;一个由云南的昭觉向雅砻江中下游的盐边一带迁徙,从而形成了今天盐边彝族分布、聚居格局。除大量的彝族迁来外,在明朝和元朝时期还迁入了少量的***及土著白族。在月鲁贴木儿之乱时又迁入了傣族和贵州彝族,在永乐年间还有一支来至贵州遵义一带的苗族迁盐边定居,使盐边形成了多族杂居的特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遵义彝族服饰纹样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遵义彝族服饰纹样特点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